
——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通過物聯網基礎設施、云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礎設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網動全媒體融合通信終端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伴隨網絡帝國的崛起、移動技術的融合發展以及創新的民主化進程,知識社會環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繼數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
從技術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從社會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還要求通過維基、社交網絡、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可持續創新,強調通過價值創造,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應運而生。建設智慧城市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智慧城市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每年有上千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隨著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城市病”成為困擾各個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首要難題,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應運而生。由于智慧城市綜合采用了包括射頻傳感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下一代通信技術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因此能夠有效地化解“城市病”問題。這些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城市變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資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從而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解決交通擁堵,消除安全隱患,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
當前,全球信息技術呈加速發展趨勢,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資源也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匯聚人類的智慧,賦予物以智能,從而實現對城市各領域的精確化管理,實現對城市資源的集約化利用。由于信息資源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以促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達到搶占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制高點的目的。為避免在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競爭中陷于被動,中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發展智慧城市的戰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巨大機遇,進而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提高中國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往往伴隨著重大技術的突破,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世界各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視,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包括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下一代互聯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醫療、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環保等領域的發展也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對中國擴大內需、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促進作用同樣顯而易見。因此,建設智慧城市對中國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我們公司能做什么——
通過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于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不僅要求城市內部系統、數據資源實現整合,也需要實現與國家、省級管理部門協同配合,需要在城市層面打通條塊系統和信息資源壁壘,聚焦設施互聯、資源共享、系統互通,實現垂直型“條”與水平型“塊”互融互通,協同運作、共同推進城市層面智慧化建設。
中久環境專注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創新理念,從智慧城市頂層規劃到建設提供一整套系統創新設計服務,實現跨部門、跨系統、跨平臺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履職提供更高效的服務。